《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第二期 | 尽心尽力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4-03-11 17:27:01
  2022年4月,集团公司7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乡村一线,全力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一年多以来,他们始终不忘组织的重托,坚持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为展现集团公司乡村振兴工作成果,下乡干部们的风采风貌,集团公司现推出《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特别栏目,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周,都将分享一位集团公司下乡干部的故事与感悟。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故事,来自于衡阳县台源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龙振华。

  尽心尽力办实事

  衡阳县台源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龙振华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于2022年3月被选派到衡阳县台源镇挂职锻炼。经过一年多的乡镇工作锻炼,以及与镇领导、同事和百姓们的朝夕相处中,我了解了基层、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有如下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乡镇工作不求高大上,要高效实用,以最低的成本做出大的成效,不冒进、不务虚、不攀比,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实效,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一定要到位,乡村工作难做的最大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老百姓不理解就不会拥护和支持,思想工作做通了,落实就不难了。所以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台源镇党委政府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坚持每月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系统学习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了“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等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正是通过了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我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在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时思路更加清晰。


  ▲龙振华在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二、转变角色,熟悉乡情、扎实开展工作。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曾多次参与征地拆迁,对农村工作稍有了解,印象中的乡村干部作风散漫自由,工作方式粗犷霸蛮,部分农民群众刁蛮不讲理,喜欢贪小便宜,且基本不懂法。但过去的十余年里我从事的都是经济工作,对现在的乡村工作几乎是一张白纸,都得重新学习。刚来乡村的前一个月就是走访各个村(社区),同时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干部们学习,尤其是老同志,他们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手段是书本和文件上永远学不到的。

  通过与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交谈接触中了解了农民兄弟的真实想法和当前的迫切需求,改变了我对农村的原有印象。把自己融入他们之中,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来台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彻底颠覆了我对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坏印象。现在的乡镇机关工作人员都是按时打卡上下班,传言中的乡镇干部喜欢打牌、喝酒的情况,在台源完全看不到,时常加班的忙碌工作状态彻底打破了我印象中他们的那种散漫风格。乡村振兴主要还是靠人,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现有工作状态使我对乡村振兴信心百倍。

  三、深入下沉,尽心尽力办实事。按市委组织部的最初要求,我们这批挂职干部主要是协助乡镇书记,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记得在报到的见面大会上,县委组织部明确要求挂职干部必须分管,不能协管。这既是对我们的重视,更是一种鞭策。经历一周的熟悉情况后,镇党委开会明确我分管人居环境和改厕工作。台源镇的改厕工作基础扎实,亮点频出,得到了中央、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且在去年为全国改厕工作会议提供了高标准的现场,人民日报还在今年专题报道了改厕工作的落到实处,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这块工作的良好基础并未让我感到压力。但人居环境工作概念大、范围广、任务重,在乡镇范围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台源的主干道以及各村的环境卫生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甚至在全县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但是集镇的环境让我很诧异。台源综合大市场建好已有一段时间,且具备商户搬入经营的条件,但是截止今天还未有一家商户搬入。集镇范围内的主要街道上,占道经营、乱搭乱停、污水直排、垃圾暴露等情况一直存在,尤其是每逢农历2、5、8赶集日之后,环境属实有点惨不忍睹。台源镇是衡阳县的种粮大镇,拥有“稻草龙”、乌莲等特产以及嘉穗、安发等知名企业,且距离县城仅十多公里,又是去渣江、界牌、溪江等乡镇的必经之路,平常来台源检查、考察、学习的络绎不绝。在没有环卫车辆等设备、商户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环境卫生压力极大。本来财政收入就不高的台源镇,环境卫生费用支出占比非常高。社区、台九村、九市村迎检任务极多,村级财务支出的环境卫生费用一直居高不下。集镇环境卫生外包合同一年的费用高达81.8万元,且全为人工清扫,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本就财政吃紧的镇政府无力购买洒水车、垃圾车等设备。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可用资金几乎全部用于环境卫生支出,且大部分村存在拖欠环卫工资情况。


  ▲督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缓解村级财力困难情况,我找到县农业农村局支持,收取村民环境卫生清运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由村规民约约定,在家居住的农户按每年每户60元、未在家居住的农户按每年每户30元的标准收取环境卫生清运费。一开始很多村干部都不支持,中央要求给农民减负,我们现在还去收费,认为比登天还难。通过与村、组干部开会,逐户做工作,说明该措施是为了提高各村、组尤其是农户的生活居家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类似城区的物业管理费。在有部分农户理解并支持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村组干部上门、农户“一户带一户”的方式,最终达到成功收费目的。

  在乡村工作的这些日子,让我深感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未来,我将继续用我的热情和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献给这片土地,与人民群众携手共进,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图:龙振华

编辑:龙振华